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日志 > 心得★感悟

当你老了,你会发现孩子们......

时间:2025-06-05 17:01:13 心得★感悟 我要投稿

  莫言说:“不管你有多么爱自己的子女,不遗余力地供他们上大学,千辛万苦地把他们抚养成人,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给他们创造最好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儿女并不会像你爱他们一样爱你。当你老了,儿女也并不会像你想象的那样子孝顺你。”当你老了,你会发现,不管你有多么爱自己的子女,千辛万苦地抚养他们,不遗余力地培养他们,给他们提供最好的生活,但扎心的事实是,他们并不会像你爱他们一样爱你,也并不会像你想象的那样来孝顺你。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现实就是如此,父母总是无私且毫无保留地爱着下一代,然而,子女对父母的情感回报却少的可怜。也许,这不是他们不爱你,而是他们也像你一样,爱着下一代。这种现象似乎并非人性之恶,而是自然规律,正如自然界中,无论任何物种,父母都会不遗余力地呵护后代,但是后代却很少用同等的心力去回馈父母。社会场景也印证了这一现实:学校门口迎接孩子的是充满希望的笑脸,而养老院门口的责任却显得沉重而疏离。所以,作为父母需明白,父母和子女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过程,血缘的纽带终将随岁月渐行渐远,直至离别。

微信图片_20250321121626.png

  张爱玲在《半生缘》里写道:“父母子女之间,隔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这道鸿沟不是不爱,而是爱的方向永远单向流淌。  

  01、孝心是奢侈品,不是必需品。莫言在《丰乳肥臀》中刻画了上官鲁氏的一生,她为子女耗尽心血,临终前却只换来一句“娘,你咋还不死。”这并不是文学的夸张,而是现实的隐喻,子女对父母的爱,永远无法与父母对子女的爱对等。就像钱钟书在《围城》里说的:“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像一件穿旧了的棉袄,虽然破,却还是暖的;子女对父母的关心,却像一件新做的礼服,虽然体面,却总嫌不够合身。”慢慢你会明白,身为父母对子女的孝心,不能抱有太多的期待!有的子女,他们有孝敬你的能力,却不一定有孝敬你的心思;有的子女,他们有孝敬你的心思,但却不一定有孝敬你的能力。

  02、养育是场修行,不是一场交易。胡适在《我的儿子》中写道:“我养育你,并非恩情,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父母养育子女最悲哀的是什么?最悲哀的莫过于父母把养育当作长期投资,年轻时省吃俭用供孩子读书,年老时却要卑微地等待回报。就像《红楼梦》里的贾政,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宝玉身上,最终只换来一句“儿子不孝”。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爱不是互相凝视,而是一起朝同一个方向看。”父母与子女最好的关系,是各自精彩,而非彼此捆绑,你说对吧?

微信截图_20250321121551.png

  03、晚年的尊严,只能自己给自己。杨绛在百岁时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这种从容不是子女给的,而是自己挣的。慢慢你会明白,能给自己托底的,永远是自己!

  所以,年轻时夯实经济基础,积极锻炼身体,保持身心健康;年老时减少对子女的依赖,守住物质与精神的独立,才是给自己晚年最好的保障。请记住:父母与子女,终究是两条渐行渐远的平行线。我们倾尽所有,不是为了换取回报,而是为了在目送他们远去的背影时,能笑着说一句:“不必回头。”所谓亲情,不是你养我小,我养你老;而是我放手让你飞,你安心让我老!晚年的安全感,从来不在子女的承诺里,而在自己早年的准备中!面对“养儿防老”的种种不确定性,“自我养老”才是硬道理,未雨绸缪,提早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做好规划吧!

c39c8a574f94b4f78cc59d1fbaa651f9.jpeg

转载于《今日头条》

2025年6月5日

顶一下
(0)
0.00%
踩一下
0
0.00%
加载中~
 

码字不易,谢绝复制哦!

如需复制,请联系我:0571-885317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