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日志 > 族事★谱事

罗贯中为什么要贬低周瑜?

时间:2021-09-30 17:58:34 族事★谱事 我要投稿

    1-21100QZ150524.jpg

     周瑜(175-210),字公瑾,三国东吴名将,安徽舒城人,是我乌兔周氏的先祖。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虚构事实,信口雌黄,把周瑜写成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之徒,恶意诋毁我先祖声誉,真是可恶之极。从陈寿所著史书《三国志》及历代名人的评价,我们可以得知周瑜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其历史功绩,与诸葛亮不可同日而语。周瑜年轻有为,政绩卓著。“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领江夏太守”。二十四岁就成为东吴的最高军事长官,担任重镇江夏(今武汉)太守。而诸葛亮二十七岁时,才从山沟里走出来,投靠刘备。周瑜器宇轩昂,精通乐律。“瑜长壮有姿貌”,“精意於音乐,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唐·李端诗曰“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宋·苏东坡赞曰“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羽扇纶巾”本是周瑜特有的装束,竟让罗贯中“偷”给诸葛亮,成为他的专利了。无独有偶,“文革”中,有人把朱德挑粮上井冈的扁担也“偷”给林彪了。周瑜襟怀宽广,雅量高致。东吴大将程普因周瑜年轻而瞧不起,屡次刁难。“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正因如此,满朝文武心悦诚服,皆为其所用。诸葛亮则大权独揽,事必躬亲,最终落得个“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见《三国演义》一百三十四回)的下场。周瑜通晓军事,只智多谋。赤壁大战是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三十四岁的周瑜指挥的五万孙刘联军将五十四岁的曹操指挥的号称八十万大军打得落花流水,丢盔卸甲,曹操却说“孤不羞走”。意思是说,败在周瑜这样厉害的人手下,不算丢丑。此时,诸葛亮被刘备派到湖南一带征粮去了,根本没到过赤壁战场。罗贯中却杜撰出草船借箭、祭东风的故事替诸葛亮抢赤壁大战的头功,真是颠倒黑白,恬不知耻。罗贯中为什么要拔高诸葛亮而贬低周瑜?究其原委有三:一、罗贯中生于元末,长于明初,是个不得志的知识分子。他没有在军政界施展抱负的机遇,便在文学上塑造一个完美的叱咤风云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以诸葛亮为原形,将所有知识分子的长处集中于一人,小说中所有人的才智都不得高于诸葛亮。诸葛亮便是罗贯中本人的化身。二、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罗贯中便以为蜀吴魏三国中,只有蜀是正统。他竭尽美化蜀国领导集团之能事,将刘、关、张及诸葛分别描绘成大善、大义、大勇、大智之人。三、从小说创作的需要出发,要拔高诸葛亮的形象,必须找一位能与之抗衡的厉害角色。于是,便以赤壁大战这样的大事件中为背景,弄虚作假,偷梁换柱,用战胜方统帅周瑜作陪衬突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不管罗贯中怎样编造故事,终难改变蜀国先亡和诸葛亮六出祁山,屡战屡败,命殒五丈原的历史事实。 注:文中引语除注明者外,均出自《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九江-周荣美

顶一下
(0)
0.00%
踩一下
0
0.00%
加载中~
QQ在线咨询
心得交流
+86-571-8853-1747
技术交流
(0)133-4619-8829

码字不易,谢绝复制哦!

如需复制,请联系我:0571-885317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