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日志 > 族事★谱事

寻根问祖——陕西纪行

时间:2021-09-30 18:04:27 族事★谱事 我要投稿

1-21100QS125R2.jpg

公历五月,时值初夏,气温宜人,只是雨下得稍多了一些,给出行带来了些许不便。按照总谱编委会的计划安排,五月十日中午,我和记恩、裔敏一行三人,自江西九江登上北上的火车,前往陕西从事族事活动。

柞水九间房

柞水县曹坪镇九间房是我们到访的第一站。陕西省称九间房的地名有两处:一处是蓝田县九间房镇,与寻访无关,还有一处就是柞水九间房,这里位于柞水县东北方向,秦岭九华山脚下,东临商州,北靠蓝田,距文公岭一公里,是蓝、柞、商三县(区)分界线,可谓鸡鸣一声闻三县的交界之地。

九间房街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已有近三百年历史。这里地理位置独特,是古代陕西中北部一带通往湖北乃至江南的交通要道,过往客商频繁。由于海拔高程1400余米,地靠秦岭,属寒冷地带,方圆数里之内竟无人烟。清代乾隆年间,乌兔周二十七世孙仁育从安徽宿松董家畈阖家移民至此,发现周边无人居住,且有茂密的原始森林、肥沃的土地和宽敞的川道,于是插草为标,安家落户。仁育三子厚僎字同升,轻财好侠、守正不阿,瞄准这里巨大的商机,便开设了客栈酒店和商铺,招揽生意,随后扩大营业场所,新建了一排整齐的九间门面房。因此处原无地名,过往客商在此落脚,即称之为“九间房”。周同升殁葬于九间房街背后山梁周氏墓园,碑文上镌刻的“江南省安庆府宿松县人氏”等字样,仍历历在目,标志着身处异乡的先祖们,至死都不忘家乡。寻访组在墓地前跪拜叩首时无不动容。

周同升家族原居九间房阳坡, 随着家主过世, 家道逐渐衰落,后裔竟不知去向。现住九间房阴坡的周姓人家约三十余户,二百余人, 系周同升侄孙文恺后裔,亦从董家畈迁入。十一号早晨五点多钟,我们到达西安,现任柞水县林管局局长的安生宗亲和衍玉宗亲,还有宿松籍茯苓股董家畈在西安经商的建成宗亲,驾车早在车站等候。在回民街清真寺老刘家百年老店品尝特色食品“羊肉泡馍”之后,驱车前往九间房。西安至九间房约一百余公里,有三分之二的高速公路,正常行驶只要一个多小时。那天由于有一段高速路临时关闭,改走原县道,费时不少,直到十点半钟之后才到达。记恩、建成买来祭品,在九间房宗亲的陪伴下,我们一起去同升、文恺等先祖墓地祭拜。九间房村远在厦门工作的衍峰宗亲非常关注,经常打电话、发微信问候,其父亲裔富虽已年过七旬,仍精神矍铄,手拿砍刀,和裔文宗亲一起在前面披荆斩棘开路。中午时分, 我们在裔富宗亲家用餐,他们早有精心准备,磨豆腐、打糍粑、摘野菜,并驱车十多公里前往曹坪镇买来酒菜。在满桌菜肴中,洋芋糍粑堪称一绝。文公岭界碑上刻着“柞水九间房,洋芋当主粮,房前石窝窝,打得糍粑香”民间谚语;在九间房村的石窝窝上,我们亲眼见证了用蒸熟的纯洋芋反复捶打成糍粑的全过程。这种亦菜亦粮的食品,可煎、可蒸、可煮,爽滑润口,令人回味无穷。眼望户外成片的洋芋和玉米,套作的青苗齐整整、绿油油,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下午三点多钟,我们结束了在九间房的联宗联谊活动,驱车前往商南,与宗亲们挥手告别之际,依依不舍,心中油然生起一种企盼,祝九间房兴旺发达,重现昔日的传奇!

商南富水镇寺沟

商南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衔豫接楚,三省交汇,地联八县,依秦岭东南而居, 缘丹江润泽而兴,行政区划属商洛市管辖。

富水镇寺沟是目前已经确认的乌兔周氏迁陕九个分支中人口最多的一个分支,接近七百人,分居五大房,一百余户人家沿沟而建,绵延一千多米,另有后裔分居河南省卢氏中乡沟、龙窝黄柏口大坪、吊庄、尤家畈、新庙吉亭尚家沟、青山响堂沟、王家庄、富水街、松树沟八里湾等地,他们与老屋场一直保持比较密切的联系。

寺沟的名称来历有三种说法:一是沟口和沟脑原有两座寺庙,始建于南北朝时期,毁于清代中后期,故称寺沟;二是称刺沟,即沟侧遍布荆棘之意;三是柿沟,古代因山坡长满柿树而得名。究竟哪种说法正确,难以考证,抑或兼而有之,亦不可知。

寺沟交通比较方便,距县城仅十多公里路程。十二号下午,雍奎、思潮、周凌、思勇、文涛、周旸和从宣城特意赶来的四友等宗亲陪同我们前往访问。在雍奎家稍事休息后,我们先后到分房小祖堂和迁陕始祖仁养墓和其他祖墓祭拜。仁养系乌兔周二十七世,乾隆大移民时携弟仁美由宿松县西茯苓畈院子屋迁商南寺沟,不足三百年竟繁衍如此众多后裔。大家祭拜后,仔细察看仁养祖墓地,不禁感叹先人燕翼贻谋之深。墓地位于长长的山脊收尾处,背面屏障雄浑壮实,正面视野开阔,山脊两侧沟壑随山脊而延伸,更加凸显墓葬之威严。

在寺沟,我们还与宗亲们共话家常,并合影留念。

商南十里坪镇黑沟

黑沟是除寺沟外另一个大的分支,亦有六百多人。这里地处偏僻,距县城有一百多公里山路。听宗亲们说,这里祖祖辈辈的先人们,许多人一辈子都未出过这条沟。当然这是陈年往事,现在年轻人大多在外发展,涌现了不少象周琪、拥成、周翀、时敏、周凌等一批知名企业家。

早晨八点钟,周凌宗亲驾车,思潮、四友宗亲继续陪同我们冒雨前往黑沟。所谓黑沟,就是原始森林茂密,遮天蔽日的意思,白天犹如黑夜,故以黑命名。一路上山道弯弯,大家都觉得头有点晕。这么长的一条沟,行进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上都感到累,想想先辈们吃了多少苦,在这深山老林里安家落户是多么的不容易。

黑沟注定有故事。在距目的地尚有二、三公里的山峦起伏处,

周凌宗亲将车停靠在路边,记恩和商南宗亲指着前面的山峰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现代人执着寻根的故事:族人周永和,北京大学高材生,现仍在美国工作,其先祖三十二世遇刑,从商南黑沟东山屋返迁安徽省宣城市赵家边。从十多年前开始,永和一家人执意往商南及周边县寻根,他和父母从宣城到商南,往返六次,几乎找遍了当地周姓村庄,最后终于在宿松牧公裔家谱中找到依据,结合实地寻根成功。并为已经认定的五座墓冢刻碑。立碑那天,大家沿着陡峭的山峰攀爬, 两次往返已经累得气喘吁吁, 这时已临近半下午, 永和发现有一座石质香炉遗忘在山脚,毫不犹豫端起香炉第三次爬上墓地,人们无不为其虔诚所感动。接着,大家又谈起另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公元一九一九年,宿松牧公裔启动四修支谱,黑沟雍盛、雍德两位年仅二十余岁的年轻小伙,护送宿松老家谱局人员前往富水寺沟,在返回途中,至耀岭河二仙传道处不幸失水身亡。事故发生虽然已逾百年,族人谈起仍深感惋惜。二0一四年清明节,宿松牧公裔六修谱局在黑沟茅坡祖坟茔地为两位前辈立碑纪念。

在黑沟,我们一起祭拜了始迁祖厚懋墓和雍盛、雍德纪念碑,并拜谒了黑沟祖堂,这座祖堂虽然占地不多,但美观精致,飞檐翘角、雕梁画栋,主要是周琪、拥成和部分宗亲捐资建成,时华等宗亲为此多次协调各方面关系,从而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寻访组到达的当天,黑沟留守在家的男女宗亲约四、五十人,听说老家的老家来人,纷纷涌入祖堂,和我们一起合影留念。这是近三年来寻访中,在一个自然村接触宗亲最多的一次,大家都感到很兴奋。中午,我们在黑沟周博家用餐,象九间房一样,仍然是盛情款待,陪同人员有文岚、周鹏、周博、焕才、周虎等。

十一号至十三号晚餐,商南宗亲都是在县城设宴,陪同人员分别有县联谊会会长拥成,寺沟宗亲雍奎、思潮、思勇、文涛、周旸、太全、周忠、裔彬、裔贵,黑沟宗亲时华、周凌、周鹏、泽坤,东山屋周斌,还有梳洗楼金亮、魏家台启云,周家河周翀,松树桠益峰,柞水安生、衍玉,安徽四友、建成等。

中华周氏发祥地

结束了商南的族事之旅,十四号早晨,周凌宗亲继续驾车送我们和四友前往心目中的圣地—姜嫄圣母墓、后稷公园、凤鸣岐山、周公庙等地拜谒并采集入谱照片。

姜嫄圣母墓 姜嫄系陕西武功县人,原为炎帝后代有邰氏之女,后来成为黄帝曾孙帝喾元妃,相传因偶经荒原践巨人迹而生后稷,即为周人之始祖,历朝历代为帝王将相及人们所敬仰,从汉代开始就营造祭殿,后经多次修复。现存仍为原基址,位于武功古城南侧小华山上,其墓冢面朝东方,墓前有清代砖雕牌楼一座,正面顶额由陕西督学使吴大徵篆书“姜嫄圣母墓”五个大字,右边楹联镌刻“亘古高冢志邰城”,左边楹联则为“履地武敏周人生”;楹联上端分别为“炎黄巨尊”、“厥初生民”;背面顶额上书“母仪邰城”,右联为“大雅一歌山川秀”、左联为“益稷三章漆水明”。居高临下的姜嫄墓将武功镇全景尽收眼底,极目远眺,漆水映带,蜿蜒于郁郁葱葱的林木与田园风光之间,远山呈弧形环绕于墓周,恰似一道天然屏障,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时值正午,我们穿越牌坊,践巨人迹,登四十三级台阶,来到圣母墓前,毕恭毕敬,行三叩首之礼,心中默念圣母保佑我周氏儿女同中华民族一样永远繁荣昌盛。

后稷公园 离开姜嫄圣母墓,驱车仅一、二十分钟,我们来到位于咸阳市杨凌区的后稷公园,这是一座以农耕始祖亦为周氏始祖后稷设计为主线,以农耕文化为背景营建的开放式观光公园。公园入口处采用古农具与景石相结合方式,“教稼园”三个绿色篆体字醒目而高雅,名称下设置五个仿古代石农具,顶部刻有“粟、麦、稻、稷、豆”字样和相关图形,以和主题相互呼应,从入口到后稷塑像之间为教稼广场。整个公园宽敞整洁,绿树成荫,只是地处闹市,又与周边学校商业门店直接相连,并无围墙相隔,心理上一时难以适应。后来细想,中华民族自古以农为本,周氏始祖后稷身为农官,教民稼穑,与民众打成一片,正合本意,这也许就是公园的设计理念。

凤鸣岐山 岐山周原景区位于岐山县境内,由周城、周公湖、周公庙、凤凰山四大板块组成,形成一方城、一座庙、一面山、一湖水的总体格局,总面积约四平方公里。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直接坐缆车登上凤凰山顶,面对“凤鸣岐山”雕塑浮想联翩,环视群山,恰似一群凤凰开屏,栖息周原,引颈长鸣。从而华夏在这里生根,周朝在这里肇基,周氏文化在这里起源。博大精深的周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其在全国乃至世界文化坐标上的至高地位。

周公庙 属周原景区中心点,位于凤凰山南麓,三面环山,《诗经》中描述此地为“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周公庙是中国同类建筑中存世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庙宇,唐武德元年为纪念西周政治家周公姬旦而建。经历代修葺、扩建,庙内亭、台、楼、阁交相辉映,现有建筑物三十余栋,成为关中地区最大古建筑群,园区总面积达六十二万平方米。下午四时许,我们从凤凰山返回拜谒周公庙,刚进庙内,霎时风雨大作,从一殿至二殿约百米之距,大家跑步穿行在树冠之下,依然衣衫湿透,在乐楼停息片刻,待雨稍缓,又继续前行,前后花费近一个小时,只游览了一小部分。由于天气渐晚,我们还要返回西安,只得作罢。在西安,周翀、时敏、岐峰、周晖早已等候,共进晚餐,第二天上午,岐峰又开车陪同游览了西安市区。

本次陕西族事之旅,包括往返近一个星期,除出发和返回途中费用外,所有吃、住、行全部由居陕宗亲招待,“家亲万代,血浓于水”,陕西宗亲的热情好客和家族情怀,必将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芦丛派三十四世龙林谨记

二0二一年五月

注:本文经记恩、思潮复核并提出修改意见。

陕 西 纪 行(图1)

迎接《乌兔周氏总谱》寻访组来陕 欢迎词

尊敬的江西湖口乌兔周氏总谱寻访组宗长、尊敬的各位与会宗长们,大家好!今天湖口《乌兔周氏总谱》主编龙林宗长、湖口乌兔周氏联谊会记恩副会长、裔敏副会长等一行车舟颠簸一千多公里,来到陕西商洛谱访,我受商洛乌兔周各支宗长委托,向谱访组各位宗长表示诚挚的欢迎!

这次湖口乌兔谱局来陕西谱访,是我们乌兔周氏一千多年来的第一次宗亲活动(二零一二年正月宿松牧公裔有组织的来商南第一次探亲),更进一步增进赣、皖、秦等乌兔周氏的血脉亲情!

我们商洛乌兔支系有十几支,1792年始修家谱和1824年二修,均以万二公(总第12世祖)为始祖,启用迁松支派,使用“余庆堂”堂名。1874年三修,与江西湖口乌兔周接轨,使用“思源堂”堂名,启用“湖口宗派”。我们乌兔周得以传承,我们乌兔周氏得以传承,首先全赖六世祖玙公公元一千零几十年宋朝时期的《井沉石刻》石谱;其二是彦谦、惟才一三七零左右元明时期三年遍查辑访所著的《宗支略编》;有了这两朝数人的远见珍著,接着又有了二零一一年湖口荣美会长组织龙林等编著的《湖口周氏通谱》,为了使乌兔裔孙基本上都能归宗归谱,乌兔联谊总会仲琪会长于二零一九年启动了编纂《乌兔周氏总谱》。编纂《乌兔周氏总谱》。编纂《乌兔周氏总谱》是乌兔族人的幸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壮举大业!陕西是周人的发祥地,作为乌兔周氏后裔,我们有责任、有信心配合总谱谱局做好乌兔总谱普查与编纂工作!至此,预祝乌兔谱局寻访组在陕西商洛各地谱访工作圆满成功!谢谢各位!

                乌兔周氏第三十八世孙 拥成

2021年5月11日

亲爱的居陕各位宗亲:

    大家好!我们已经登上G834次去湖北咸宁的火车,继续下一站的族事之旅。在离开美丽的三秦大地之际,聊缀数语,表表寻访组的肺腑感言。

     本次赴陕西联宗联谊之行,是总谱编委会自二0一九年启动以来, 单次寻访旅程最远,时间最长的一次活动。除去往返,在陕西就度过了五天四晚,先后赴柞水九间房、商南寺沟、黑沟等地访问,核对了另外两支族谱,又有一支乌兔周氏后裔认祖归宗,另一支因资料缺乏,尚不能确认。在陕西期间,我们还拜谒了周氏圣母姜嫄墓、后稷公园、岐山周原、周公庙。从五月十一日早晨五点踏上陕西的土地起,就受到了各支宗亲的热情接待和无微不致的关怀,每天的吃、住、行都安排妥当,小到一杯茶、一瓶水,大到每餐每顿丰盛的菜肴,以及住宿和专车专人陪同一千四百余公里,全部都是陕西宗亲买单,寻访组除预订的往返车票外,没有一分钱开支。不仅如此,在三月二号湖口会议捐款的基础上,这次又有不少宗亲为纂修总谱积极捐资,等过几天我们和财务对接后,再开具收据公示。

     借此机会,我们 也向各地宗亲报告一下:寻访组严守纪律,避开一切与族事无关的活动。大家知道,陕西是旅游大省,著名风景区遍布各地,有的就在路边,但寻访组坚持不游山玩水,只是刚才等车时,由陕西宗亲执意用专车陪同浏览

了一下西安市免费开放的景区。

    再见了,大美陕西!再见了,热情好客的陕西宗亲!

《乌兔周氏总谱》编委会寻访组

二0二一年五月十五日中午

顶一下
(0)
0.00%
踩一下
0
0.00%
加载中~
QQ在线咨询
心得交流
+86-571-8853-1747
技术交流
(0)133-4619-8829

码字不易,谢绝复制哦!

如需复制,请联系我:0571-885317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