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博客 > 渊源世系 > 正文
也谈庐江郡舒城周瑜家族
http://www.zhoushijian.com      2022-03-23 12:36:26      来源:周氏家谱博客网      点击:

初探东汉庐江舒周瑜家族

——文章素材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晋文

摘要:汉唐时期是周姓向外大迁徙的时期之一,除了汝南周氏的继续发展外,其他周姓人也在不断拓展。其中活跃于南方的周姓十分引人注目,就是庐江舒城周氏和义()兴阳羡周氏。庐江舒周氏以三国时期著名历史人物周瑜家族最为有名。庐江舒城周瑜家族兴于荣止于瑜,后嗣鲜于正史。根据《三国志》和《后汉书》记载,周瑜的高祖可以追溯到东汉章帝时的周荣。周荣至少应有二子。长子周兴一系,有周景、周忠等,名声显赫;次子一系即是周瑜的曾祖父、祖父、父亲周异等,名声相对较小。周瑜人称周郎,史载娶过小乔,但小乔并非周瑜的正妻或夫人,其子女也并非小乔所生。从周瑜家族和家庭的繁衍看,一个政治经验和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大家族,往往有利于英雄的孕育和产生。

(备注:中图分类号:K236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9-7902(2014)01-0004-04)

  周瑜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关于其家族和家庭问题的研究目前还比较薄弱,奉文试作一些探讨。周瑜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根据《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记载: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吴书·周瑜传》记载: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并参考《后汉书》卷四五《周荣传》:周荣字平孙,庐江舒人也。肃宗时,举明经,辟司徒袁安府。安教与论议,甚器之。及安举奏窦景及与窦宪争立北单于事,皆荣所具草。……自郡令为尚书令。出为颖川太守,坐法,当下狱,和帝思荣忠节,左转共令。岁余,复以为山阳太守。所历郡县,皆见称纪。以老病乞身,卒于家,诏特赐钱二十万,除子男兴为郎中。可知周瑜的家族非常显赫,从章帝晚年周荣开始步入政坛,到东汉后期周景、周忠皆任太尉,长达百余年而不衰。周荣就是周瑜的高祖父,也是正史记载周瑜家族能够追溯的最早先人。从周景乃周瑜的从祖父看,周瑜的祖父和周景是从兄弟,即堂兄弟。《尔雅》卷四《释亲》:兄之子,弟之子,相谓为从父晃弟。故周瑜的曾祖父与周景之父即周兴乃亲兄弟也。史载周兴被赞誉为孝友之行,著于围门,按照兄友弟恭的说法,亦表明了周兴还有弟弟。故周兴实际是周瑜的伯曾祖父,而周荣则至少应有长子周兴和周瑜的曾祖父两个儿子。明人解缙曾经臆断:世皆曰乌东系出公瑾,而不知公瑾何以有后于乌东。彼不知读史者指公瑾为都乡侯,有以公瑾为汉周景从孙,以忠为太尉,以异为洛阳令,则又读史《三国志》误之也。瑜实景孙,而陈寿以为从孙,忠非太尉而曰太尉,洛阳令晖也而以为异,且晖、异遇害董卓而陈寿亦不知,故曰寿误之也。但无论是从《后汉书》的记载看,还是从《三国志》的史料来源看,此说均不足为凭。周兴乃是史书所记载周瑜家族的第二代。他在周荣去世后被和帝除为郎中,在安帝时因尚书陈忠的推荐被拜为尚书郎。《后汉书》卷四五《周荣传》:兴少有名誉,永宁中,尚书陈忠上书荐兴曰:臣伏惟古者帝王有所号令,言必弘雅,辞必温丽,垂于后世,列于典经。……臣窃见光禄郎周兴,孝友之行,著于闺门,清厉之志,闻于州里。蕴匮古今,博物多闻,《三坟》之篇,《五典》之策,无所不览。属文著辞,有可观采。尚书出纳帝命,为王喉舌。臣等既愚阁,而诸郎多文俗吏,鲜有雅才,每为诏文,宣示内外,转相求请, 或以不能而专己自由,辞多鄙固。兴抱奇怀能,随辈栖迟,诚可叹惜。诏乃拜兴为尚书郎。卒。兴子景。虽然尚书郎的官职不大,仅为四百石,但它处于东汉的权力中枢,还是颇受世人看重的。从现有史料来看,周兴最有影响的事迹,就是和同事张衡一起讨论并建议改革历法。他们主张采用《九道法》,曾引起公卿百官的大讨论。而周兴的弟弟一周瑜的曾祖父,则没有留下记载。周荣的家境应比较殷实,并接受过良好的私学教育,这从他被举明经的记载可得到证实。而能够被司徒袁安所辟,则说明其名声已经传到了京城。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周兴亦少有名誉,周景少以廉能见称,以明学察孝廉。因此,和东汉许多显赫的大家族皆标榜儒宗一样,通经入仕也成了周氏家族的特色。仅就周兴而言,陈忠便赞誉他蕴厦古今,博物多闻,《三坟》之篇,《五典》之策,无所不览(李贤注云:伏羲、神农、黄帝之书曰《三坟》;少昊、额项、高辛、唐、虞之书日《五典》也”)。而在担任刺史、郡守和进入朝廷后,更通过大量举荐人才并打击宦官势力来扩大其个人和家族的影响。周景就是一例。

景字仲飨。辟大将军梁冀府,稍迁豫州刺史、河内太守。好贤爱士,其拔才荐善,常恐不及。每至岁时,延请举吏入上后堂,与共宴会,如此数四,乃遣之。赠送什物,无不充备。既而选其父兄子弟,事相优异。常称曰:臣子同贯,若之何不厚!先是司徒韩演在河内,志在无私,举吏当行,一辞而已,恩亦不及其家。曰:我举若可矣,岂可令编积一门!故当时论者议此二人。后为豫州刺史,辟汝南陈幕为别驾,颍川李膺、荀缇、杜密、沛国朱寓为从事,皆天下英俊之士也。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也。……祖父基,广陵太守。父肃,东莱太守。玄少为县功曹。时豫州刺史周景行部到梁国,玄谒景,因伏地言陈相羊昌罪恶,乞为部陈从事,穷案其奸。景壮玄意,暑而遣之。陈翔字子麟,汝南邵陵人也。祖父珍,司隶校尉。……察孝廉,太尉周景辟举高第,拜侍御史。景后征入为将作大匠。及梁冀诛,景以故吏免官禁锢。朝廷以景素著忠正,顷之复引拜尚书令迁太仆、卫尉。六年,代刘宠为司空。是时宦官任人及子弟充塞列位。景初视事,与太尉杨乘举奏诸奸猾,自将军牧守以下,免者五十余人。遂连及中常侍防东侯览、东武阳侯具瑗,皆坐黜。朝廷莫不称之。视事二年,以地震策免。岁余,复代陈蕃为太尉。建宁元年薨。以豫议定策立灵帝,追封安阳乡侯。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为什么周氏会逐渐成为一个全国瞩目的显赫家族。此外,根据《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周瑜的父亲即周异和周尚乃是从(堂)兄弟,二者的父亲为亲兄弟,因而周瑜的曾祖父亦至少应有两个儿子。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周瑜的父亲、堂伯(叔)做过地位较高的洛阳令、丹杨太守,但和其再从兄弟即远堂或疏堂兄弟周崇、周忠相比,却显然要大为逊色。《后汉书》卷四五《周荣传》:(周景)长子崇嗣(安阳乡侯),至甘陵相。中子忠,少历列位,累迁大司农。忠子晖,前为洛阳令,去官归。兄弟好宾客,雄江淮间,出入从车常百余乘。及帝崩,晖闻京师不安,来候忠,董卓闻而恶之,使兵劫杀其兄弟。忠后代皇甫嵩为太尉,录尚书事,以灾异免。复为卫尉,从献帝东归洛阳。

这大致说明了史书为什么没有记载周瑜祖父、伯(叔)祖父和曾祖父的原因,也暗示了周荣长孙及其少弟等支系被失载的缘由。他们很可能都未曾仕宦。再从家庭来看,周瑜的父亲应死得较早。根据前 揭《周瑜传》记载,周异曾做过洛阳令,但时间估计不长。因为到周瑜长成少年时,他和母亲显然住在老家舒城,而且也没有关于周异的任何记载。例如:(孙)坚为朱儁所表,为佐军,留家著寿春。()策年十余岁,已交结知名,声誉发闻。有周瑜者,与策同岁,亦英达夙成,闻策声闻,自舒来造焉。便推结分好,义同断金,劝策徙居舒(),策从之。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此即证明了少年周瑜的成长应基本都在舒城。且很有可能,正是由于父亲的去世,年仅十余岁的周瑜才能够自作主张地去寿春访友。否则的话,周瑜要推道南大宅以舍策也应该先向父亲请示,拜母的时候也更应该拜父,可见此前周异当已经过世。根据《周瑜传》,周瑜还至少有一个哥哥。瑜兄子峻,亦以瑜元功为偏将军,领吏士千人。峻卒,全琮表峻子护为将。但这个哥哥既没有做官的记载,也似乎没有和周瑜一家住在一起,或者虽住在一起,但地位较低,并没有发言权,因而他和周瑜很可能不是一母所生。至于周瑜的婚姻情况,今天只知道周瑜曾娶过小乔,如《周瑜传》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著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注引《江表传》亦云: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但必须强调,这个小乔并非周瑜的正妻或夫人。首先,孙策和周瑜娶大小乔时年龄都已24岁,作为军阀和将军,他们的身边不可能没有女人。据《三国志》记载,孙策有一子三女,即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其次,大乔和小乔实际都是被强抢的民女,她们都仅仅是孙策和周瑜众多妻妾中的一员。可以说,她们的婚姻与汉光武帝刘秀强娶阴丽华如出一辙。《后汉书》卷一○上《皇后纪上》: 光烈阴皇后讳丽华,南阳新野人。初,光武适新野,闻后美,心悦之。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更始元年六月,遂纳后于宛当成里,时年十九。孙策和周瑜迎娶二乔,《周瑜传》用的都是“纳”字,而“纳”的意思通常就是纳妾。事实也正是如此。以孙策为例,他娶的大乔就根本没有被视之为妻。在详细记载孙策和吴国嫔妃的《三国志》卷四六《吴书·孙破虏讨逆传》、卷五○《吴书·妃嫔传》中,实际都没有一字提到过大乔,更不用说称妻或夫人了。在《周瑜传》和其他史书中,也没有关于小乔家庭地位的记载。故无论大乔,还是小乔,她们在结婚后都不可能是正妻或夫人,而只能是妾。

   关于周瑜的子女,《周瑜传》记载有二子一女。瑜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男循尚公主,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循弟胤,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黄龙元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徙庐陵郡。从这段史料来看,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与小乔有关,也无从查证这二子一女的生母是谁(孙策有一子三女,其生母亦无从查证)。但有一点可以确认:在周瑜的婚内性生活中,绝不仅仅是小乔一人。研究周瑜的家族和家庭,不难发现一条杰出人才的规律:一个世代显赫大家族的延续,往往要比普通的单一家庭能获得更多的政治经验和文化传统的积淀。尽管在这些大家族里也不免会出现纨绔子弟,甚至低能儿和败家子,但只要时运到来,无论成功也好,失败也好,其中都可能出现真正的英雄。所谓周郎,就是无数鲜活事例中的一个。说明:周崇为周景“长子”,周忠为“中子”,则周景还应有“少子”,故至少应为兄弟三人一一他们都是周瑜的再从父。又,周忠有子周晖兄弟,和周瑜是三从兄弟,即族兄弟,后皆为董卓所杀。而周尚则为周瑜从父。从年龄和身份来看,如果不存在生殖疾病问题,周崇、周尚和周晖兄弟等也应该是有儿女的,惟史书阕载而已。

周瑜后裔之谜

关于周瑜的后代子嗣,正史鲜有记载,周瑜家族由盛到衰,兴于荣止于瑜,瑜两男一女。已无多大建树,历史只记载可以影响历史变迁的名人和雅士们。仅从民间的周氏家族宗谱上方能略见一二,其真实性有待考证(也不乏有嫡裔的可能),现将搜集到的瑜公后裔宗谱所载的周瑜子嗣信息如下:(以姬烈公为第一世

三十四世:周 瑜 (175年-210)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今舒城县干汊河镇)人东汉末年名将大都督官至太尉壮有姿貌精音律21岁追随孙策平定江东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210年病逝于巴丘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三十五世:周 徹 瑜两男一女,长循幼胤,女配太子登,徹子三鲂、鲲、鲈,至瑜公三十一世念七公,讳礼号达庵…(详见《乌兔周氏宗谱》)

三十五世:周 循 东吴名将、瑜长子,生卒不详,庐江郡舒县西南(今安徽舒城)人,循尚公主(孙鲁班),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班醮全琮,生子二全怿,全吴,袭都乡侯。

三十五世:周 㣧 循弟胤,生卒不详,庐江舒县西南(今安徽舒城)人,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黄龙元年(229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徏庐陵郡。(诸葛)瑾、(步)骘(连)表比上,朱然及全琮亦俱陈乞,权乃许之。然会胤病死。距徙庐陵六载,妣孙氏(孙静之孙女,孙皎之女)仍居于舒,是年,皇室多艰,阋墙频构,孙氏携子鲸、鳞俱迁松滋(宿松),至西平王周本乃瑜嫡裔也。

1)民间周氏家谱记载:“瑜,居舒城麻地”。《念七公本传》记载:“公讳礼,号达庵舒人也,远祖瑜,仕吴,为偏将军,经数世历传至公……”。该文还记载,念七公召集他的儿子们,郑重地告诉他们:“舒城,是我们的故乡,祖坟都在舒城。我老了,不能走了,你们要回舒城居住,经常扫墓,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情。”他的八个儿子有六个已经远迁他地,只有周简和周与同住在湖口。于是,遵照父命,他们又迁回舒城:“一日,集诸子曰:‘舒,吾故地也,祖宗坟墓在焉。吾老不能行矣,尔等须归,不时洒扫,以申春露秋霜之痛。’公子八,其六子俱以远迁,惟幼子简公、与公兄弟同居于湖口,复迁舒,继迁蓼。”

2)据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记载:赤乌二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曰:“故将军周瑜子胤,昔蒙粉饰,受封为将,不能养之以福,思立功效,至纵情欲,招速罪辟。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故能摧曹操于乌林,走曹仁于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夫折冲扦难之臣,自古帝王莫不贵重,故汉高帝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太山如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申以丹书,重以盟诅,藏于宗庙,传于无穷,欲使功臣之后,世世相踵,非徒子孙,乃关苗裔,报德明功,勤勤恳恳,如此之至,欲以劝戒后人,用命之臣,死而无悔也。况于瑜身没未久,而其子胤降为匹夫,益可悼伤。窃惟陛下钦明稽古,隆于兴继,为胤归诉,乞丐余罪,还兵复爵,使失旦之鸡,复得一鸣。抱罪之臣,展其后效。”权答曰:“腹心旧勋,与孤协事,公瑾有之,诚所不忘。昔胤年少,初无功劳,横受精兵,爵以侯将,盖念公瑾以及于胤也。而胤恃此,酗淫自恣,前后告喻,曾无悛改。孤于公瑾,义犹二君,乐胤成就,岂有已哉?迫胤罪恶,未宜便还,且欲苦之,使自知耳。今二君勤勤援引汉高河山之誓,孤用恧然。虽德非其畴,犹欲庶几,事亦如尔,故未顺旨。以公瑾之子,而二君在中间,苟使能改,亦何患乎!”瑾、骘表比上,朱然及

全琮亦俱陈乞,权乃许之。会胤病死。瑜兄子峻,亦以瑜元功为偏将军,领吏士千人。峻卒,全琮表峻子护为将。权曰:“昔走曹操,拓有荆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初闻峻亡,仍欲用护,闻护性行危险,用之适为作祸,故便止之。孤念公瑾,岂有已乎?”

引经据典的主要史料(文献)的来源有:

《后汉书》卷五一《桥玄传》

《新时期中国大陆周瑜研究综述》

《后汉书》卷六七《党铜列传·陈翔》

《后汉书》志二八《百官五》注引《汉官》

《三国志》卷四六《吴书·孙破虏讨逆传》

《后汉书》卷四五《周荣传》

《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

《左传·文公十八年》

《三国志》卷五二《吴书·张昭记》卷一《五帝本纪》

   《解文毅公集》卷八《吉水桑园周氏族谱序》

   《后汉书》卷三三《郑弘传》卷五八

   《三国志》《陆逊传》

   《乌兔周氏总谱.汝南家乘》

   《乌兔周氏总谱.固始支谱》

   《龙舒周氏宗谱.国珍支谱》

   《龙舒周氏宗谱.国宝支谱》

搜集整理:周世建

2022年10月16日星期日

附:中华周氏十大郡望

中华周氏主要郡望有:长安郡、沛国郡、庐江郡、泰山郡、临汝郡、华阴郡、昭州郡、寻阳郡、永安郡、临川郡等10大周氏望族。

其中长安郡、沛国郡以周王族后裔为主,至周赧王被秦灭亡后,周国百姓以及以周惠公和周赧王后裔的姬姓改为周姓,主要分布在京城长安,以及苏北皖北鲁南沛县一代。另外的周姓始祖均为诸侯后裔,周公旦封于鲁,为今天山东省一带周姓始祖,周朝诸侯后裔中平王少子烈公后裔最多,不断繁衍分迁至全国各地,分布于不同州、郡,是当今中华周氏最主要世系来源。姬烈公尊为中华周姓之祖。姬烈:字秀爵,为周平王宜臼之少子,受封汝坟侯,尊为周姓始祖。生子三:罴、畢、羉,罴字懋生子文,长子长孙世袭汝坟侯。

下面浅谈一下两汉时期繁衍分迁到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望族庐江郡周氏的概况:

汉唐时期是周姓向外大迁徙的时期之一。除了汝南周氏的继续发展外,其他周姓人也在不断拓展,其中活跃于南方的周姓十分引人注目,他们是庐江舒城周氏和义(宜)兴阳羡周氏。庐江郡周氏以三国时期著名历史人物周瑜家族最为有名。其上下世系的代表性人物有:
《庐江郡舒城周氏》:

周荣:字平孙,庐江舒人也。肃宗时举明经,辟司徒袁安府,山阳太守。周荣生周兴。
周兴:周兴少有名誉,尚书郎。生子二景、术;
周景:(?-168年)字仲飨,豫州刺史、河内太守。长子崇袭父爵,次子忠字嘉谟,官至甘陵相。周忠之子周晖为洛阳令,从弟周异为洛阳令。周异之子周瑜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东吴大将军。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今舒城县干汊河镇)人,东汉末年名将,大都督官至太尉。壮有姿貌、精音律,21岁追随孙策,平定江东。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210年病逝于巴丘。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瑜生循,㣧。

《义兴阳羡周氏》:

宜兴阳羡周氏,以周处家族最为显赫。这支家族自周宾开始,著名于世,历经周鲂、周处、周玘、周札、四世显著.一门五候,显赫一时。(后续待考)(详见专业史料方志记载)

发表评论(0)
姓名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